立春,民间又称“打春”“迎春”。传统民俗中,有祭神、祭祖、驱疫、劝农等习俗。立春以后,天气逐渐变暖,但有些地区气温还很低,大家别立刻脱去厚重的外套,应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来进行养生保健。
立春
星期二
2020.02.04
“立”是开始的意思,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春季。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即“年节”,俗称“过年”。南北朝以前的春节,指的是立春这一节气。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
立春日,阴阳气运转中,阳气开始逐渐占据上风,大地回暖,万物经历了寒冬的侵袭,终于迎来了自由生长的春天。草木在春阳的照耀,春雨的滋润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时令的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今年立春“南雨北冷”
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里,天气乍暖还寒。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
据中国天气网预报,今年立春节气伊始,我国天气整体将呈现出“南雨北冷”的特点。南方会有一次相对明显的降水过程,预计5日至7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及华南等地还将有小到中雨,其中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7日之后,南方整体的降水强度和范围会明显收敛。而对于北方来说,立春伊始,冷空气活动仍较为频繁,可以说是“冷”字当头。
也切忌过度“春捂”,否则“捂”出了汗,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感冒。
减酸增甘护脾胃
适当吃“芽菜”,补充水分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正是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物。孙思邈云:“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饮食应遵循养肝明目、减酸增甘、通利肠胃的原则。减少油腻之品,适当摄入一些甜食,如蜂蜜、红枣等。此类甘甜食物有养脾、平肝的作用。
春季还可多吃点韭菜,《本草纲目》称韭“乃肝之菜也”。辛弃疾在《汉宫春•立春》中写的“更传青韭堆盘”,更是具体描绘了立春食韭的情景。韭菜虽然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但以初春时节品质最佳,可以提升阳气,但口舌生疮、咽干喉痛及肝火旺盛的人不宜多吃。
肝火旺的人,春天适合吃豆芽(黄豆芽、绿豆芽均可)。初春天气依然干燥,有些人容易出现口干唇燥等症状,而豆芽味道鲜美,是润燥、清热的好选择。
养肝御邪防疾病
平和心态、戒怒
肝主情志,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炎”。春天要注意精神调摄,特别要注意制怒,做到疏泄畅达,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认为,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的生长。但是,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或过于郁闷、惆怅,要保持心态愉悦、平和,有利于疏肝理气。否则,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肢体麻木、两眼干涩等症状。
枯木逢春生新芽。积极乐观的心态总能让坎坷磨难化作重新出发的力量。虽然未来,依然会有风雨、有磨难,但一切终究会过去,就如一切必然来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