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其中高血脂人群中,脂肪肝、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与血清高血脂水平息息相关。此类人群在医生指导下,会定期检测体内各项血脂水平,此类项目须在空腹状态下(前一晚进食后空腹8-12小时)采血检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经常被认为是身体血脂代谢良好的指标,反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最后可以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假如是肝功能不全者,长期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就有可能诱发脂肪肝,患者出现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等症状。
那么问题来了,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了,就不会发生心血管危险了吗?
错误,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了,也不排斥它有部分被氧化,照样会导致粥样硬化。正常情况下LDL-C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非氧化的LDL-C并不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壁像稀粥样的改变)。足量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脂质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HDL)可将血液中的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也称"逆转运途径"。
那么当低密度脂蛋白正常的时候,有没有其他信号提示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呢?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心血管病风险之新血脂指标。
什么是sdL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份分为A、B两种类型粒子。其中B型粒子直径小于25.5nm,密度大于1.044g/cm3,称之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存在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粒子中的胆固醇称之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sd LDL-C因颗粒小对动脉内膜的穿透力更强,血浆半衰期长,容易被氧化,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更强,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颗粒,它在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脂蛋白颗粒的特点是体积小、密度高,因此得名“小而密”。sdLDL-C因其结构特点,更容易穿透血管内皮并沉积在动脉壁上,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sdLDL-C的临床意义在于它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研究表明,sdLDL-C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正常情况下,sdLDL-C的水平应低于3.12 mmol/L,若超过4.14 mmol/L,则提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提高。
sdLDL-C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包括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遗传因素以及某些疾病状态,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此外,sdLDL-C的升高也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密切相关,而LDL-C被认为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我们建议以下人群定期检测sdLDL-C水平:
A. 男性≥45岁、女性≥55岁人群1年1次;
B. 肥胖、2型糖尿病、长期抽烟、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具有卒中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1年最少1次;
C. 中度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
D. 高度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
E. 其它:临床医生认为需检测的人群;
其中对于B、C、D人群,可以进行动态监控,从而进行治疗策略的制定和修改,主要包括增强型生活方式改变,降脂疗法(他汀类\贝特类药物等)等来降低sdLDL-C和LDL-C水平。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它不仅反映了血脂代谢的状态,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对于sdLDL-C水平偏高的患者来说,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检验科即将开展sdLDL-C的检测,帮助亚健康人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血脂偏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