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以高血压危险分层制订的治疗策略,将高血压的中医临床治疗策略建议为:低危和中危病人,主要依靠中药治疗;高危和极高危病人,中、西药联合应用。
高血压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特别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围,其主要病理因素一般认为是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 。
1、阴虚阳亢: 证见头痛、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心悸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治宜育阴潜阳。方用杭菊、丹皮、枸杞子、山萸肉各10克,淮山、龟板、鳖甲、丹参、黑芝麻各15克,牡蛎30克,水煎取汁,日服两次。
2、肝火亢盛 :证见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烦躁,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泻火。方用龙胆草、栀子、黄芩、菊花、槐花各10克,生地、钩藤各15克,木通、牛膝各12克。水煎取汁,日两服。
3、阴阳两虚: 证见眩晕头痛、耳鸣心悸、腰酸乏力、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方用仙茅、淫羊藿、当归、黄柏、知母、巴戟天各10克,上肉桂3克(吞服细末)。水煎取汁,日两服。
4、痰湿壅盛: 证见眩晕头痛,胸闷心悸、食少痰多、苔白腻、脉滑数。治宜祛湿化痰,方用半夏、白术、钩藤、陈皮、天麻各10克,茯苓、淮山各15克,菖蒲、甘草各3克。水煎取汁,日两服。
5、气滞血瘀 :证见头晕目眩、夜晚加重、胸闷气短、心悸怔忡、舌质黯红、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川芎、生地、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各10克,桃仁、红花、赤芍各6克。水煎取汁,日两服。
6、风痰兼夹: 证见肢体麻木、舌强难言、喉头痰多、神志呆钝,甚至肢体转动不灵,脉弦细、舌红苔白腻。治宜化痰祛风。方用豨签草、川芎、臭梧桐、藁木、羌活、陈皮、茯苓、半夏、郁金各10克,地龙、全蝎各6克,蜈蚣3条。水煎取汁,日两服。
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只有恰当地加以选择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更加合理地达到降压治疗的目的 。
高血压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特别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围,其主要病理因素一般认为是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 。
1、阴虚阳亢: 证见头痛、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心悸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治宜育阴潜阳。方用杭菊、丹皮、枸杞子、山萸肉各10克,淮山、龟板、鳖甲、丹参、黑芝麻各15克,牡蛎30克,水煎取汁,日服两次。
2、肝火亢盛 :证见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烦躁,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泻火。方用龙胆草、栀子、黄芩、菊花、槐花各10克,生地、钩藤各15克,木通、牛膝各12克。水煎取汁,日两服。
3、阴阳两虚: 证见眩晕头痛、耳鸣心悸、腰酸乏力、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方用仙茅、淫羊藿、当归、黄柏、知母、巴戟天各10克,上肉桂3克(吞服细末)。水煎取汁,日两服。
4、痰湿壅盛: 证见眩晕头痛,胸闷心悸、食少痰多、苔白腻、脉滑数。治宜祛湿化痰,方用半夏、白术、钩藤、陈皮、天麻各10克,茯苓、淮山各15克,菖蒲、甘草各3克。水煎取汁,日两服。
5、气滞血瘀 :证见头晕目眩、夜晚加重、胸闷气短、心悸怔忡、舌质黯红、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川芎、生地、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各10克,桃仁、红花、赤芍各6克。水煎取汁,日两服。
6、风痰兼夹: 证见肢体麻木、舌强难言、喉头痰多、神志呆钝,甚至肢体转动不灵,脉弦细、舌红苔白腻。治宜化痰祛风。方用豨签草、川芎、臭梧桐、藁木、羌活、陈皮、茯苓、半夏、郁金各10克,地龙、全蝎各6克,蜈蚣3条。水煎取汁,日两服。
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只有恰当地加以选择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更加合理地达到降压治疗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