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高血脂 吸烟
看到这些字眼
很容易跟“不健康”搭上关系
而动脉硬化就是隐藏其中的“杀手”
如何让“健康杀手”不找上门
科学规范的防治是一大关键因素
夺命“石头”藏身血管威胁健康
动脉硬化是血管老化的一种表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动脉硬化尤其是粥样硬化时刻威胁着人们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群,因其可导致严重的血管疾病,逐渐由不起眼的小角色一跃上升为导致死亡的一大罪魁祸首。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老年人死亡比例最高的前三种疾病是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死因的43.6%、29.2%、8.2%。
众所周知,一代“球王”马拉多纳晚年时期,因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过重压力等,共同导致其血管内长满“石头”,即医学上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正是这种“石头”堵上了心脏血管,最终让马拉多纳迅速死亡。
什么是动脉硬化?
正常动脉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组织构成的富有弹性的管状结构,心脏泵出的血液通过它才能被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动脉硬化一般指粥样硬化,则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从而失去弹性并导致动脉管腔缩小。
一般情况下,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积聚,再有中膜的逐渐退变、纤维化和钙化,甚至发生斑块内出血、管腔血栓形成等。
动脉硬化有哪些危害?
动脉血管犹如我们日常的水管,用的时间越久,老化就越严重,日积月累就易发生堵塞,有的可引发扩张,前者会导致“缺血”,后者会有破裂“出血”的风险。同时,临床上依据血管内的“石头”位置不同也会有相应的症状:
①“石头”在心脏血管: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更有甚者是牙痛、肚子痛;
②“石头”在大脑: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晕厥等,进一步进展,就可能会致“中风”,嘴巴歪斜、说话不清、半边偏瘫、意识丧失等;
③“石头”在腹部及四肢:可能会出现腹痛、便血,双足发凉、疼痛、麻木等。
动脉硬化了该怎么办?
采取医疗手段在发现和治疗动脉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里,我们可以从西医、中医两方面着手治疗。
西医诊治方面:通过颈动脉、下肢血管B超,冠脉血管造影等医学检查手段,及时发现血管内的“石头”。然后,对症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整血脂药物来让“石头”变得稳定,使其不易爆发疾病而危机生命。倘若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仍需通过及时手术来挽救生命,如介入、血管重建手术等。
中医诊治方面:中医主张“未病先治、既病防变”理念。针对疾病早期,“石头”还在孕育,往往出现肥胖等情况,中医辨证为“痰湿”证,建议用枸杞、山楂、荷叶、菊花、冬瓜皮等煎饮或做药膳,日常可按摩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达到疏导经络、调理脾胃的功效。针对疾病中期,“石头”形成变大,会伴有疼痛麻木、血管不通,中医多诊断为“痰瘀”证,建议以化痰化瘀法改善疾病,期间可采用中西结合疗法,互补长短疗效会更佳。
打好“健康主动仗”守护血管平安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是动脉硬化的培养基,有“三高”疾病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的,要及时治疗、改正,特别是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做到定期监测指标,遵医嘱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加强适当运动。
一是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糖类摄入,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蔬果纤维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二是活动,活动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一项积极措施,它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建议中老年人可选择保健操、太极拳、八段锦,以及现今流行的健步走运动,遵循每天1小时,行走1万步,分次进行的原则。
动脉硬化来势汹汹
有时更是猝不及防
但我们只要记住
“管住嘴、迈开腿”
就能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不让我们的血管长“石头”
本文科普专家:
王豪 副主任医师
简介:急诊科主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玉新语”特色宣讲团宣讲员,台州医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曾荣获2020年玉环市“优秀医师”称号。
擅长:内科慢性病、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