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定义:(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 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功效: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拔罐注意事项:
保暖:拔罐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避免烫伤: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处灼烧,以免烫伤。
不宜部位: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防止感染:起罐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时,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拔罐时间: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位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可略长;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
罐印颜色: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6)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
(7)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病症。
(8)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
(9)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10)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11)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应。
(12)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气症。
(13)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症;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症。
(14)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症。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
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
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
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多次拔罐。
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内热湿毒的反应。起黄水泡或黄绿泡和脓水及黏稠物、果冻样物,多为有炎症且比较重。
感觉拔罐部位疼痛,表示体内有火毒,感觉罐口部位先痛后痒,表示先排火毒,后排风寒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