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新技术”培训
作为全球公认的第一救命技术—“心肺复苏术”,已走过50个春秋。在 “2010年国际当代救援医学论坛”上,来自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带来了最新发布的《201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5月26日晚,我院举行“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新技术”培训,杨良宝副院长对该“新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并进行了“心肺复苏新技术”现场标准操作演示,全体员工参加了培训会。
人工呼吸一直被认为是紧急救人的第一步,但新指南指出,胸部按压被列为“心肺复苏”的第一个程序。在培训会上,杨副院长指出新指南主要改变有五点:一、BLS流程简化,“看、听、感知”已从流程中删除,对所有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喘息)的成年患者,应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二、对未经培训的过路施救者鼓励其实施只动手(只做胸部按压)的CPR。三、在给予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部按压。四、保证完成高质量的CPR。五、进行复苏时,医务人员施救者需完成许多工作,诸如胸部按压,气道处理,人工呼吸,探测心律,电击除颤,以及药物治疗,这可由经过良好培训的施救者组成的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同时完成。新指南将“生命链”由原来的4个环节延伸为5个环节:迅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CPR,强调胸部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全面的心脏骤停复苏后期救治。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心脏骤停存活率最高的患者,最关键的起始措施是胸部按压和早期除颤。在我国,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比例仅有15%到30%,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但实施人工呼吸的难度是其中之一。改变心肺复苏程序后,将有利于紧急事件中“第一目击者”的重要参与,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要求全院员工包括后勤、保安等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新技术。
(查济东)